上海光学仪器厂

Previous
  • / 五十年历史,重铸辉煌 /

    上海光学仪器厂 五十年历史,重铸辉煌

  • / 上海光学仪器厂介绍 /

    上海光学仪器厂,曾经为发展民族工业,填补国内空白,奠定了国家光学工业的系列化, 并先后与德国蔡司-欧波同(ZEISS-OPTON)、徕卡(LEICA)等国际著名光学公司合作生产各类精密光学仪器。

Next

穿隧效应的应用-扫描穿隧显微镜

1924年“德布罗依”提出“物质波”的概念,并于1927年“戴维森”及革末以54eV之电子束垂直撞击镍晶体表面,得到如同光波的干涉与绕射现象,证实电子波动性,并荣获1937年诺贝尔物理奖。现今都将这些物质波称为“德布罗依波”,德布罗依波给予物质与光的双重性,建立波动力学的理论基础。因为粒子具有波动性,如电子等微小粒子有机会穿过本来不可能通过的能量障碍,称为:“穿隧效应”。穿隧的的机率和距离有关;距离越小,穿隧的机率越大。

扫描穿隧显微镜:是一种利用量子力学中穿隧效应探测物质表面结构的仪器,1982年由“宾尼”和“罗雷尔”所发明,并以此荣获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。其主要是利用一根非常细的钨或铂铱合金为探针,而针尖在物体表面扫描时,针尖通入高压电针尖电子会跳到待测物体表面上形成穿隧电流,物体表面的高低会影响穿隧电流的大小,依此来观测物体表面的形貌。(图一、二)

图一:扫描穿隧显微镜示意图

图二:扫描穿隧显微镜下的石墨

由于样品和探针距离极小,只有数奈米,探针针尖原子的波函数和样品表面原子的波函数重叠,当探针和样品间有电压存在,两者间便会产生穿隧电流。穿隧电流对针尖的与样品的距离非常敏感,成数量级变化,即对垂直方向的解析度极佳;至于横向的解析度则受限于探针针尖的大小。是以扫描穿隧显微镜的解析度为奈米级,其可克服普通光学显微镜之光波绕射影响,得以辨别远小于可见光波波长的物体。

1990年IBM科学家在绝对温度4度下,利用穿隧电流增加时,针尖将能推动物体表面的原子的技术,将37个氙原子制造出世界上最小字的“IBM”(图三);而2000年英国牛津大学物理学家John B. Pethica 与同事,在室温下使用扫描式电子穿隧显微镜.,以快速震动针尖达数个原子宽度,再以一系列的撞击移动个别的原子到预定的位置上,且发现这效应与针尖高度无关只与穿遂电流大小有关,推测此原子是因电流加热而移动,此成果将对奈米技术带来重要的进展。

图三
转载请说明,文章来源于http://www.shoif.com/old_version/3023.shtml

随机日志